English

从国际的视角拓展邓小平理论的研究

1998-03-16 来源:光明日报 □王 煜 我有话说

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正确分析时代特征、国际形势以及一些国家的成败得失、发展态势和矛盾,在社会主义问题上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人们也正是在历史的比较和国际的观察中,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个理论是正确的,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的。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八五”增补重点项目,江流、徐崇温主编的《当代社会主义的若干问题——国际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庆出版社1997年出版)一书,着眼于国际的大视角看邓小平理论,拓展了研究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具体地说来,本书在展开当代社会主义问题的论述中,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首先,把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作为研究当代社会主义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方法论。这集中反映在本书的序言和前三章中。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兴衰成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胜利与挫折,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都在相当程度上与人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有关。如何看待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如何对待世界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如何对待本国的实际?在这方面,作者在序言中具体地评析了四种不同的态度和由此产生的四种不同的结果。然后又从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中,多方位、多视角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时代特征相结合,是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老祖宗”不能丢,但又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而离开了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特征,就不仅不能发展,甚至不能坚持社会主义。

第二、本世纪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最重要的莫过于苏联和东欧国家社会主义的建立、发展和它的剧变解体。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同借鉴苏东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分不开的。因此,从国际的视角拓展邓小平理论的研究,最为重要的就是要紧紧地抓住这个参照物,加以对照比较,并把它提到应有的理论高度。为此,本书用相当的力度,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执政党指导实践两个方面,实事求是地分析了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及其政党在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上所持态度的正误是非和所采取措施的得失利弊。这些问题包括如何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如何制定和选择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发展阶段以及怎样对待计划与市场关系的争论、怎样对待科学技术革命、怎样对待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等等。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全方位、全过程地揭示了苏东剧变解体的原因,以及与此相比较地论证了我国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真正原因。

第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是当代国际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中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历程中出现的种种曲折和失误,引起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疑难和迷惘,对传统社会主义观念提出了质疑:对于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则的理解和所采取的政策,究竟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社会主义优越性如何才能充分发挥?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社会要不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上,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都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失误。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的历史轨迹,本书作者在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指出社会民主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抛弃马克思主义、充当资本主义病床边的医生以后,全面评析了尔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各种社会主义观的长短得失,其中包括列宁的经历了两个不同阶段的社会主义观、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观、戈尔巴乔夫的社会主义观、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以及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从这种分析比较中,凸现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的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四、作为当代社会主义主要理论表现的邓小平理论,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突破和发展,莫过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它们开辟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解开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纪性难题。本书考察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列宁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围绕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所展开的论战,以及一些非洲国家谋求社会主义发展前途没有取得成功的教训以后,指出在一定条件下,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是可以跨越的,但生产社会化却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跨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就是把经济文化较不发达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和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超越生产社会化发展阶段这两件不同的事情,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理论表现,从而既克服了超越生产社会化、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急躁情绪,奠定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长期奋斗的理论基础,又摆脱了社会民主党人否认在特定条件下,经济文化较不发达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的思潮,以及社会上种种要求退回到资本主义去补课的思潮的困扰,解开了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世纪性难题。这是当代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则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为推动国民经济蓬勃发展,加速生产社会化,开辟了无限广阔的道路。

本书以瞻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未来作为终结,分析了社会主义中国在当代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用大量国外政要和新闻媒体的评论与报道,去说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巨大影响。事实雄辩地说明,未来社会主义的前景,掌握在既能够深刻地总结历史经验,又能不断自我完善的共产党人手里。当我国人民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时,我们就能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